如何说话抑扬顿挫 如何说话点到为止

作者:看图鉴演讲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23

目录

1.如何说话抑扬顿挫
2.如何说话点到为止
3.如何说话让人听着舒服

如何说话抑扬顿挫


如何说话抑扬顿挫

如果老师上课保持“清平调”,学生的脑袋瓜子就铁定“猛垂钓”;倘若广播员播音“要死不活”,听众一定转白,决不留情;如果候选人说话“病恢恢”,定会低票落选!演讲也如此,演讲者若不“抑扬顿挫”,听众必然迅速逃脱。

林肯做律师时,曾在一次诉论中以充沛的情感赢得了胜利。

一天,一位老态龙钟的女人来找林肯,哭诉自己被欺侮的事。这位老妇是独立战争时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月靠抚恤金维持生活。不久前,出纳员竟要她交付一笔手续费才准领钱,而这笔手续费等于抚恤金的一半,这分明是勒索。

开庭了,被告矢口否认,因为这个狡猾的出纳员是口头进行勒索的,没有凭据,情况显然对林肯不利。轮到林肯发言了,上百双眼睛紧盯着他,看他有无法子扭转形势。

林肯用抑扬顿挫的嗓音,首先,把听众引入美国独立战争的回忆中。林肯两眼闪着泪光,述说爱国志士是怎样忍饥挨饿在冰天雪地里战斗,为浇灌“自由之树”洒尽最后一滴鲜血。最后,他作出令人怦然心动的结论:

“现在事实已成了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孀还在我们面前,要求代她申诉。不消说,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已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他们不得不依靠革命先烈,用革命先烈争取来的自由,向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试间,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发言至此戛然而止。听众的心早被感动了,有的捶胸顿足,扑过去要撕扯被告;有的眼圈泛红,为老妇人流下同情之泪;还有的当场解囊捐款。在听众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另外,演讲时轻重相宜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

演讲不是念经,声音应有大小强弱之分,即说某些词或句子时要加大音量和力度,而说另一些词或句子时要控制音量和力度。因此,演讲之前,不妨在声音的大小、语气的轻重、音调的高低和吐词的快慢等方面作一番自我估价和安排,把握好演讲的基调。

在演讲中,为了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有一个简单方法,那就是将音量放大。姑且不论所讲的内容如何,单就声大即有着气势壮阔的优势,因此演讲者应该训练自己如何站上白放“声”一搏,突破声音的习惯领域,间接提高胆识,说话不再“声音细如丝”,充分建立舞台自信,强化说服力。

当然,演讲的声音只是大还不行,因为没有人能长时间大声说话。这样轻则因“吼”过头而失真,听众不能领会;重则因“吼”过猛而失声,像是活吞了一个消音器。能放能收、掌控自若才算真功夫,若是收放失调,难以自我拿捏,就很容易出现尴尬。

当要表达急躁、悲愤、豪迈、兴奋等感情时,或叙述紧张、惊险、热烈场面时,可以加大音量和力度;当要表达欣慰、犹豫、体贴、思念等感情时,或描述沉闷、恬静等环境时,就要控制音量和力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轻重相宜。

轻重相宜,实际上是在音量和力度上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度。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重音区。按照语法和逻辑要求选定重音区,当然是说话时必须遵循的;然而,按照表情达意的要求确定重音区,通常更能体现说话人运用重音的技巧性。如果重音区选择不当或滥用重音,就会产生“虚张声势”的副作用。

你可以将自己选择出来的任何句子或单词突出地表现出来,在说到它们时突然提高或降低声调,直到满意为止。这种方式会令听众愉快,不会有奇怪的感觉。事实上,这正是把某项要点突出地强调出来的最好方法。

林肯在强调某一要点时最喜欢的方法之一就是:他会以很快的速度说出几个字,当到了他要强调的那个单词或句子时,他会拖长他的声音,并一字一句说得很重,然后就像闪电一般,迅速把句子说完。他会把他所要强调的单词或句子的时间尽量拖长,几乎和他说其余五六句不重要的句子的时间一样长。这种方法必然会引起听老的注意。

如何说话点到为止

如何说话点到为止

俗语说:“说话莫说过头话,话到嘴边留三分。”这种“留三分”的说话境界,并不是见到别人有了缺点不敢指出也不去指出,刻意隐瞒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而是摒弃阿谀奉承那种一味迎合的态度。“点到为止”这种表达方式,通过七分话语外延出的三分张力,把十分的话语空间充斥满。这样既能表达出你所要表达的本意,又能给对方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说话点到为止,给人留有余地,这样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大幅度的改善。

张老师是某学校初中三年级的班主任,一次,她听说学生小梅要举办豪华的生日宴会,于是把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问道:“小梅,你的生日派对准备得怎么样了?”小梅不无得意地说:“家里都给我准备好了,准备好好地办一场。您知道我是独生子女,所以爸爸妈妈非常疼我。”“哦,据我所知,咱们班就只有我不是独生子女。”小梅终于听出了张老师的言外之意,于是她说道:“老师,

我今天回去就告诉爸爸妈妈尽量办得简洁一些,到时候请老师赏光!”

老师说话点到为止,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又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了。这种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从相反的角度来讲,如果说话不讲究分寸,不点到为止的话,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俗话说得好:“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惹人笑!”说话难就难在掌握“火候”,假如你想做一个交际场上的说话高手,就应懂得把握好说话的“火候”。人们常说:“言多必失。”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自然地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办公室里新来了一个同事叫李亮。小伙子大学毕业,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尤其是喜欢说话。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一有话题他就会参与进来,而且每次都大侃一通,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必须要让别人佩服他。似乎是有理有据。

一次,办公室同事看了港台某个电视剧,正在讨论里面的剧情。有个同事说:“你说那男的真是的啊,怎么就和那女的分了呢?我还以为他们会在一起呢。”另外,一个同事说:“哎,也不怪那个男的,是那女的另寻新欢。”这时候,李亮搭茬了,打开了话匣子,对这样的女人一顿批判。“这样的女人真是没有道德,中国的传统美德都被这些人败坏掉了……”一番话下来,李亮似乎觉得自己把该表达的都说了出来,很是爽快。而这时,平日里也会参与讨论的女经理,却一直沉默着。

没过多久,公司人事变动,李亮被请出了这间办公室。后来,他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原来女经理在他说那番话的时候,正处于失恋期,而且是她把男友给甩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可能是平时你所不了解的。所以,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说过头的话。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话就可能中伤或伤害到某个人,这自然会让你招惹祸端。

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就荣辱,因此言行不可不慎。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说到高兴之处就忘乎所以、口无遮拦,说话没有了分寸。要知道,这不但是不礼貌的表现,而且还可能有损你的气质和专业形象。切记,在交谈中,有些敏感的话题是要小心避免的。

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说话就会把握分寸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该说话的时候,说得很充分,不该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如何说话让人听着舒服

如何说话让人听着舒服

说话就是讲给别人听的,怎样做到让人家愿意听、喜欢听呢?如果你与人交流时,你的一言一语对方都声声入耳,对方的话语让你听起来也很悦耳,整个交流的过程均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无疑是一场成功的交流。怎样才能做到这样的效果呢?答案就是“合拍”。只有我们的话语和对方合拍,才能奏出和谐美妙的音符;如果不合拍,蹦出的一定是刺耳的杂音噪音,大家都不喜欢听。

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得勒曾说过:“当你对一个人说话时,你不是想给他传达信息,就是想改变他。”没错,的确是这样。可是,当我们说完之后,对方是否会接受我们所表达的意思呢?换句话说,我们沟通的目的能否会实现呢?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把意思说清楚了,沟通就算是结束了。实际上,沟通远不止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是双方之间的交流,因此,判断沟通是否成功、沟通的目的是否达到标准不是你说了什么,也不是你表述得是否清楚,而是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言语,哪怕你说得再文采斐然天花乱坠,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想要让对方愿意听你说话,就必须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合对方的拍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合对方的拍子呢?

1.话题要合拍

双方说话就像是发出电波,而对方就像是一个接收器,接收电波。只有你的频率契合对方的频率,对方才会接收,才能产生共鸣。因此,所谓沟通时“话题要合拍”就是要谈论对方所关心的话题,只有对方对你的话题感兴趣,交流才能继续下去。如果对于你所高谈阔论的一切,对方只是在心里嘀咕“这与我有什么关系”,那么,即使你的思想再高明也是一次失败的沟通,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语调要合拍

假如交谈的双方,一个气定神闲,一个火急火燎;一个慢条斯理,一个抓耳挠腮;一个像诗朗诵,一个像说唱,结果会是怎样呢?一定是早早收场不欢而散。说得夸张些,不是着急的那位被急死,就是悠闲的那位被烦死。没办法,谁让他们语调不合拍呢?真正聊得投机的人,必定是语气相称,声调相合,语速同步,声音大小相宜。

3.体态语要合拍

所有人都知道,甜美的微笑是沟通的“必杀技”,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可是,假如对方一脸阴沉,言语透露着沮丧,看上去像遭受了挫折和打击,你还嘻皮笑脸地迎上去,玩世不恭地跟他说笑,你想对方会是什么感受呢?会不会有想暴揍你一顿的冲动呢?应该根据对方心情的表露,调整自己的表情和神色,因此,尽可能多说一些安慰体贴的话。这样,他的感受就会好很多,并且觉得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4.思想观念要合拍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就是大家常说的价值观。根据思想观念,每个人都会在意识深处定下一系列约束自己言行举止的条条框框,这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改变。因此,在和对方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对方的思想观念,不要轻易去挑战它,不要试图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人。否则,弄巧成拙,只会招来对方的反感和抵触。可见,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和对方求同存异,尽量在思想观念上和对方合拍,尽量寻找共同点,不要只盯着不同点不放手。

比如,当和对方的想法发生分歧时,绝对不能张口就来“你错了”或者“你怎么会这么想呢”,这样说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在以后的交流中,被对方打入冷宫—不愿再和你交流。记住,你要做的是在思想观念上与对方合拍,而不是奏出格格不入杂乱无章的音符。怎么办呢?你可以这样说:“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很有意思。”或者说:“你是这样想的吗?我没有想到这些。”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并没有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价值观去教育对方,也没有立刻否定自己、改变自己的立场,而是既显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又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沟通高手应有的礼貌和风度。

5.风格要合拍

写文章有风格,说话也要有风格吗?当然要有。因此,在沟通时,你在词语的色彩、句式的选择等方面也要与对方合拍。

如果对方说话有条有理、逻辑性强,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逻辑思维型的人,这种人的特点就是思维缜密,对事物的见解独到而深刻,因此,和这种人沟通时,最好全神贯注,有条不紊地交谈,千万不要毛躁,流于肤浅,信口开河。

如果对方说话爱发感慨,爱用形容词,喜欢抒发自己的感受,并且把事情描述得生动形象,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形象思维型的人。和这种人沟通,你不妨也多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直抒胸臆的语句,千万不要干巴巴地讲道理,他很可能是听不进去的。如果对方是一个新新人类,开口闭口就是“哇,太棒了”“简直酷毙了”,你却对他说“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此话差也……”对方会是什么反应?当然是扭头就走。这还用间吗?一听就不是一路人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