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心"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作者:看图鉴演讲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27
目录1.学会"通心"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2.巧用"潜台词" 让演讲更具感染力
3.学演讲:演讲成功秘诀

学会"通心"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活动,它是以叙述事件、阐明观点、抒发感情影响受众的口语表达活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是演讲的主要表达手段,然而成功的演讲却关涉到交际对象、交际语境、交际内容等诸多因素,所以,演讲技巧也涉及这多个方面。  “通心”就是其中的一种技巧,所谓的“通心”是指与受众心灵沟通,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科学方法的,由于对演讲效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听众对演讲的接受程度而定的,所以应把握演讲过程中听众的心理,具体技巧有三点:  一、述其关心之事  罗李博士认为演讲成功的要素之一是缩短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事实证明,如果是涉及听众所熟知并相关的事物,听众便能较快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演讲就容易获得成功。  艾立克·约翰斯敦曾担任过美国工商会长、电影协会会长,他的演说,很善于利用演讲地的风俗民情和实际情况。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演说中,他成功地运用了就地取材这种方法。  俄克拉荷马这块土地对商人而言,原本与鬼门关一样,认为是永无发展的荒凉之地,甚至在旅游指南中删去了名字,这都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但是,你们一定也曾听说过,1930 年左右,曾经过这里的乌鸦,向其同伴提出警告,除非已备足粮食,否则到这里就无法生存。  大家都把俄克拉荷马当成无可救药之地,绝不可能有开拓性发展。但到了1940 年,这里奇迹般逐渐变成了绿洲,甚五将她的美妙变革谱成流行歌曲:大雪过后,微风轻拂,麦田飘散着芳香,摇曳多姿……这不是俄克拉荷马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写照吗?  仅仅10 年的时间,你们的家乡已由一片黄土沙漠,摇身变为长得像大象一样高的玉米田,这就是信念的报偿和敢于冒险犯难的结晶。  由于演说者善于从听众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切身体验中选材,然后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上做文章,因而取得了演讲的成功。他的话不是教条,新奇、生动、贴切,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所以成功是必然的。  演说者的成功正是在于他明了听众的目的,以及听众期望演讲者能提供给他们的解决难题的知识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认识,你才会寻找到听众的真正疑惑或需求,确定自己的演讲内容、主题,也才能有的放矢地演说,才能拥有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听众渴望了解当前的局势,那你可以分析国际国内的政治动态;如果听众希望了解怎样进入股市那你可以对他们讲述有关股市、股票的基本知识??英国新闻界的威廉·伦德夫·赫斯特作为美国大报业的经营者在被问到哪种话题能吸引听众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话题。”他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他的新闻王国。  不用举更多的例证,我们已经明白:与听众休戚相关的话题,必然会赢得听众的认同进而被听众接受,如果我们心中没有听众,以自我为中心,听众就会因感到事不关己,而显得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这无疑是对演讲的嘲讽。  二、寻找共同之处  演讲与对话都是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必要手段,如果你是应邀演讲,那么与听众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前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德堡大学毕业典礼上,他的开场白就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听众的心。  感谢各位对我的欢迎,虽然作为英国首相在这里发表演说的机会并不多,但我并不认为我是英国首相才被邀请。  然后,他又回顾了自己的家世,并告诉听众,他的母亲是出生在本州的美国人,而他的外祖父就是印地安那州德堡大学的首届毕业生。麦克米伦以其直系亲属的血缘情分,和属于开拓者时代的美国学校生活方式为话题所发表的演说,其反响之热烈,自不待言,获得这一成功的重要因素无疑是巧妙地抓住了听众与演讲者双方的共同点。  三、双方适当互动  曾有一位演说者,想要向听众说明从踩刹车到车子完全停止之间的行车距离,这位演说者请了一位坐在最前排的听众站起来,协助他说明车距与车速的关系,被指定的听众,拿着卷尺站在台上,按照演说者的解释前进或后退。这种情况不但具体表现了演说者的观点,同时,也具有与观众沟通的桥梁作用。  有时为了达到让听众扮演一个角色的效果,可以向观众提问,或者让听众重复一遍演讲者的话,然后举手回答,《富有幽默感的作家与说话》的作者巴西·H·怀汀一再强调“要让听众直接参与表决,或让听众帮忙解决问题。”并且认为“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向,如果用演讲稿的方式去演说,那么观众的反应肯定不会很强烈,应把听众当作是你共同事业的合作伙伴,演说者如果做到观众参与,就能使他要表达的论点更加深入人心。

巧用"潜台词" 让演讲更具感染力

就演讲而言,作为演讲者与听众之间中介物的话语,一般存在着两类,一类是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直接表达出来,听众听得见、看得见的东西,称为显性话语,或者叫做“显台词”;另一类是演讲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听众却能通过想象和补充领会得到的东西,称为隐性话语,或者叫做“潜台词”。倘若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不仅注重“显台词”的组织和表达,而且讲求“潜台词”的生成和传导,那么,他的演讲就会以语言的含蓄和内容的丰富而更加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经验表明,运用以下表达技巧,能够生成和传导演讲的言外之意——“潜台词”。  一、象征  在演讲过程中,为了避免浅露的说教使听众产生心理抗阻,以致削弱演讲效果,演讲者可以选取某一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来含蓄地表达与之相似、相近的意念、思想和情感,这就是象征。由于这种象征是凭借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映现演讲者的思想意向和心灵状态的,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听众的想象力,使他们透过这一象征物象去领会演讲者想要传达的丰富的“潜台词”。例如:  古代的伟人,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曾经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比人类第一个始祖还要早的那时的尼亚加拉瀑布和现在的瀑布同样新鲜有力。世纪前的庞大的巨象和爬虫,也曾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从那样久远的年代一直到现在,尼亚加拉瀑布从未有过一刻钟的静止,从不干涸,从不冻冰,从不休息。  这是林肯赞美尼亚加拉瀑布的一段讲辞。演讲者通过描述尼亚加拉瀑布气势磅礴的物象,含蓄地象征了一种永恒的人类特质和伟大的民众精神。听众透过“从不干涸,从不冻冰,从不休息”的尼亚加拉瀑布的形象,不难体察演讲者暗示的为追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境界,从而联想和领会“像怒吼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以千难无阻的气魄和百折不回的意志,去完成维护联邦统一的神圣事业”这一深刻的“潜台词”意蕴。  二、比喻  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是增强语言形象性和表现力的重要艺术手段。在演讲中,演讲者为了表达某种不易直说的事理,往往可以巧妙地通过设喻的方式进行含蓄的暗示,使听众在形象的感受中领悟这一比喻的言外之意,从而大大丰富演讲语言的思想内蕴,这就是比喻的“潜台词”效应。例如,白岩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发表即兴演讲时说了这样一段结束语:  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席话给我印象很深,采访他时,他说:“我已经如此老了,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人生的前方要永远有希望、有温暖才行。”再举个例子,狗赛跑怎么比?怎么让狗跑起来,跑得快?每个狗嘴前边都吊着个骨头,我们每个人也要给自己放块骨头,(笑声)精神的骨头!(热烈的掌声)  演讲者首先引用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表明希望对一个人的巨大激励作用,然后巧妙地举了一个“狗赛跑”的例子,启发“我们每个人也要给自己放块骨头,精神的骨头”。毫无疑问,这一奇巧的比喻所蕴含的“每个人都要有精神的支柱,因为它会激励和鞭策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的“潜台词”,是现场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感悟得到的。  三、反语  从演讲的实践活动来看,演讲者在特定的场合下,也可以运用反语传达某种特殊的意思。这种显露动机的反面提示,实际上就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由于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听众的某种逆反心理,同时只有含蓄的幽默感,所以容易引起听众的关注和思考。恰当地利用反语的“潜台词”,无疑能够获取独特的现场效应。  例如:外国就是比咱中国好,你看在外国乞丐都穿西装!而且他们都好有学问,都说外语呢!  这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在一次聚会上,针对有的人大谈特谈外国如何如何好讲的一段话。显然,黄老这是正话反说。这让现场听众哄然大笑的反语,不仅透露出严肃的情调,而且充满了幽默的趣味。它所暗示的批评那些人崇洋媚外思想的“潜台词”,既含蓄又不伤人面子,真可谓别出心裁,妙语惊人。  四、双关  在演讲中,为了获取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演讲者可以利用汉语语音或语义的关系,特意让一个词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一个意思,内层里含另一个意思,这就是所谓双关,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无疑可以使演讲的语言充满含蓄性和启示力,从而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潜台词”意蕴。例如,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题为《科学的春天》的演讲,有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结束语: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演讲者在这段讲辞中运用诗一般的话言,表达了对春天的真挚向往、深切呼唤和热情赞美,起句“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显然不只是表述两个时令节气的承接和转换,联系后面三个“春天”的特定含义,听众不难领悟它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特别是“清明即将到来”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一种节气的变化,而实际上暗示了一个政治清明的新时代的到来,而这正是演讲者通过双关所要传达的“潜台词”意蕴,真可谓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五、反问  反问,是演讲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是用问句形式表示对事物的断定,而且只问不答,所要表达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都包含在问句之中,所以问句具有的言外之意,往往体现为从肯定方面问意在否定,而从否定方面问意在肯定,这就是反问的“潜台词”效应。运用反问,不仅可以增强演讲语言的气势,而且能够启发听众从言外之意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利认识。例如: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给他的学生谈过人在生活上、工作上、态度上、作风上有五种美的德行。在《论语》里他的学生子张曾请教于孔子,子张曰:“何为五美?”子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五美也。”什么意思呢?所谓“惠而不费”是指人和人的关系上要仁爱待人,要乐于助人,而对己呢?不要奢侈,不要糜费。这就是说,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惠而不费。所谓“劳而不怨”,就是说在工作上、为人行事上要任劳任怨,不要做一点好事、一点工作就伸手索取代价,反之就满腹牢骚,应该任劳任怨,劳而不怨。所谓“欲而不贪”,就是说在生活上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贪得无厌。所谓“泰而不骄”,就是说在态度上要文雅、要谦逊、要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对待别人,不要傲慢、专横、自负。所谓“威而不猛”,就是说在作风上,一个人应该重视威信,要有自尊心,要庄重,要严肃,但决不要盛气凌人,不要野蛮、粗鄙。这就是孔子所谈的五美,涉及到了生活、工作、态度、作风各个方面的问题。  孔子的“五美”难道没有使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吗?  这是著名演讲家景克宁在题为《“人呵,认识你自己!”》的演讲中说的一段话。演讲者引用《论语》中孔子关于“五美”的言论,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最后用“孔子的‘五美’难道没有使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吗”这样一个反问句启发听众思考。尽管他从否定方面问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但“使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演讲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就是它的言外之意。毋庸置疑,现场的每一个听众都会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去领悟这个反问句丰富的“潜台词”。  六、省略  省略,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一种语言技巧,例如,冯远征在题为《走出人生的误境》的演讲中这样论述“无怨自我”的话题: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必将自己看死,其实人生是个多变的流程,也许昨天你是失足的浪子,但可以真诚地忏悔,赢得生命的再生;也许上帝未赋予你更多的天才,但你可以凭借后天的勤奋,摘取成功的桂冠。我想,既然小溪之水能汇入汪洋,既然沙漠能变成绿洲,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怨叹与发愁。这世界容你存在,便是这世界需要你,你的价值由你决定,你的形象由你描绘……  演讲者运用辩证的观点,精辟阐释了“人生是个多变的流程”的哲理,最后,在指出“你的价值由你决定,你的形象由你描绘”之后,作了省略,不言而语,这欲言又止的省略,比继续表述“你的道路由你选择,你的事业由你开拓,你的生活由你创造”更富有含蓄的“潜台词”意蕴,因为每一位听众都可以从这省略中全方位地联想和审视自己的人生状态,从而自觉地消除怨愁,并充满自信地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学演讲:演讲成功秘诀

我在许多演讲中谈到我的“秘诀”。这个秘诀很简单,仅仅是我认为:公众演讲与任何形式的谈话别无两样,它只是一种把自己的思想分享给其他人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它比社交谈话更为容易,因为你完全能控制演讲该进行到哪里,同时你必须言之有物,讲出一些东西来。

讲你所熟知的

这是一个演讲者成功的第一个关键:谈论你知道的事情。这听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但演讲者常常犯的错误,恰恰是在所有的时间里谈论他们不完全熟悉的话题,这很快使他们陷入两难困境:

1.你的听众如果比你知道得多,他们可能会厌倦;

2.如果你对所谈论的话题不十分清楚,你会有损一个演讲者的风格。

所以找一个你了解的话题,或对一个广泛的话题进行个人的探讨,讲你看见的或听到的事物,讲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我保证你会更加舒服自然,你的听众也会觉得你的演讲更有趣。

我在十三岁时进行了第一次演讲。那是在犹太儿童的宗教****仪式上。我以前从未在一个观众面前站立,除了在学校每个孩子都做的背诵和学习报告。而这次面对的是许多人,还是成年人;十三岁时,我对许多事情并不了解。所以我决定谈论我最了解的事情——我的父亲,他三年以前已去世。听众当中绝大多数认识他,我与他们共享了我们的记忆。挑选回忆我的父亲作为我的特殊仪式主题是合乎逻辑的选择,在这样场合下,他值得回忆,从公众演讲的观点,这个话题我熟悉了解并且有很大的信心谈论。

结构和准备

演讲者成功的第二个关键是搞好演讲的结构和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你谈论一个你很了解的话题,准备演讲本身不应太难。

先谈结构。如果牢记演讲的简单的结构,你会更容易和有效地组织你的思想,这个结构如下:

1.告诉他们你将要告诉他们的东西;

2.告诉他们你要告诉他们的东西;

3.告诉他们你已经告诉他们的东西。

如果一开始你让听众知道你将要演讲到哪里,他们就会更轻松地跟随着你听完整个演讲。结束时,尽量用稍微不同于开场白的词概括总结你的最重要的观点。

再谈准备。你可以用适合于你的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准备。你可以逐字写下你的演讲稿,用读课文的形式朗读。许多演讲者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你采用这个方法,一定要练习一方面朗读,一方面常常扫视你的听众,这样你就不会在整个演讲中眼睛仅仅停留在你面前的纸上。另一些人喜欢根据提纲演讲,提纲被打印在标准打印纸上。还有一些人对卡片上做笔记很青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你趋近于更自然地演讲,而避免盯住原文的弊端。但是演讲正如身体语言和服装——你对什么感觉舒服,什么就是你应当做的。无论你使用原稿还是笔记,你都应当练习几次,熟悉内容,对它的风格和结构逐步满意,直到感觉自然。你可以在镜子前朗读或请你的同事或家庭中的一员作彩排中的听众。当你正彩排时,计时是一个好的主意。你的演讲可能比你所想花费的时间过多或过少,你应当在演讲之前了解你被允许讲多长时间,然后在彩排中调整你的演讲,以适应那段时间。

其它的经验

根据我自己的演讲经验和对其他演讲者的观察所见,还有一些其它的小经验:

看着你的听众。我已经说过眼睛接触交流是多么的重要。第一,不要总是看文章或笔记;第二,不要对着天花板或两侧的窗户讲话,它们不是你的听众。每次看完讲稿,再看一下听众的不同部分,这样整个听众都会感觉你正对他们说话。

了解演讲的过程和你要使用的抑扬变化。一些演讲者,如果他们拿着稿子读,他们会在重点词句下面画线,如果你使用提纲或笔记,要概括重点意思。这样做有两个作用:它保证了你之强调正如你之意图;它会使你的听众不打瞌睡,尤其是午饭后你对他们演讲。

站直。我并不是指你必须采取立正姿势,但是要用一种舒服的方法站立,而不是弓于讲台上。弓着身体限制你的呼吸,并且不雅观。

如果你面前有一个麦克风,调整它到适当的高度,或请技术人员调整,而不是强迫自己弯着腰去讲。对着麦克风要自然地讲。要使你的嘴在麦克风的范围内,不要移动或离开麦克风回答另一边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