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公众演讲能力

作者:看图鉴演讲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01

公众演讲,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和工作。小学第一天站在讲台自我介绍,中学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演讲”,大学社团干部竞选发言和奖学金获奖感言,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公司的简报和路演等,很多场景大家都不陌生。

奇怪的是,除了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学校从来不教“公众演讲”这门课。

一切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在美国留学的一年多,印象最深的除了美国人洒脱不羁的性格和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就是美国人似乎与生俱来的公众演讲能力——好像随便一个人都能声形并茂地在人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让我震撼的是美国的小学生讲起话来,内容有理有据、态度不卑不亢、肢体收放有度、语气抑扬顿挫(参见第2篇原创文章《既然做不了百科全书型的妈妈,就做一个有深度的思考者吧》里的小姑娘)。

在我们重度依赖PPT进行演讲/讲课/路演/答辩/汇报工作的今天,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临上场前发现忘带PPT,怎么办?我就曾不止一次梦到这样的场景。

除了可视化的信息不能直观展示外,我们是否还能纵横捭阖地讲完该讲的所有内容?内容!没错,抛开那些多媒体手段,抛开那些漂亮的图标和洋气的动画,公众演讲的内容才是第一位的。

如何组织演讲内容?

01、开场VS研究背景和选题

(1)面向对象:听众的年龄、对演讲主题关注和了解程度。给高三学生讲心态调整和专业选择,给高二学生就讲讲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

(2)研究目的和选题依据:听众存在哪些痛点有待解决。作文立意总跑偏、理综分数提不高、数学最后一题完全没有解题思路、刷题状态进入牛角尖等,发现痛点是体现你交流价值的第一步。

(3)故事引入:你的问题,我经历过,我懂,我来告诉你怎么能解决。从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到刘媛媛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只有自己的故事最打动人,也最能引起共鸣。

02、观点VS研究数据和讨论

(1)我的本科班班长每次班会都先说一句话: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讲三点。

三点,不多不少正合适。

(2)Take-homepoints—要让听众把你的演讲“带回家”。

顺利完成演讲不算本事,演讲的结果是对人产生影响力,让人记住演讲的内容,才是唯一目的。为此,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总结口诀、使用道具等方式辅助观点的传播。不同产地红蓝宝石和祖母绿的典型包裹体特征重要且难记,我建议学生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不同地方的特产和包裹体联系在一起记忆。

(3)创新,创新,创新!

被论文折磨过的人都知道文章创新性的重要性,相应地,公众演讲中语料的新鲜感也很重要。其他学院的一位老师告诉我,她曾以一万多的高价在旅游景点购入一只玉髓手镯,因为商贩说“玉髓是玉中的精髓”。讲给学生听,学生发笑之余也对玉髓的价格、珠宝营销话术的重要性有了基本认知。

03、收尾VS结论

收尾需要设计感。好的结尾是画龙点睛,不好的结尾是狗尾续貂。好,在于言简意赅且达到正向影响他人的目的。

例如,告诉学生我大学期间踩过的雷会最大限度避免他们重蹈覆辙;向高中学弟学妹们描述未名湖畔的读书声和康博思的鸡腿饭最能激励他们冲刺名校。这些远比敲黑板、划重点有效率得多。

最后,分享两句名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你能面对多少人,未来就有多大的成就”。

【学习演讲口才,去看图鉴演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