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当众演讲时的恐惧心理

作者:看图鉴演讲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95

忘了历史上是哪位学者曾经做过研究,将“当众讲话的恐惧”列为了人与生俱来的“几大恐惧”之一。可见其普遍性与严重度。

其产生从心理学角度,源于一个被称为“焦点效应”的现象——

焦点效应(spotlighteffect),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下面,从人的性格、心理普遍性的角度来做分析。

分“为什么”和“如何做”两个“维度”来讲。前者为找到根本症结,后者为实用操作方法。

第一个维度:恐惧心理产生之因

分三个层次做分析。

01、从表相看,源于心不专注

演讲时感受到恐惧,说明此时你的注意力没有在所讲内容上,专注程度不够。

方法是练习专注力。让自己形成做事情全心投入、心无旁骛的习惯(也即人们常说的“活在当下”)。

02、进一步看,不能专注,源于杂念的干扰

心为何不能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演讲本身?因为杂念的生起与干扰。

——此时的内心或大脑中正在不断翻涌着“我讲不好”、“千万别忘词儿”、“别人会怎么看我”、“讲不好多难堪”……等等念头。

这些杂念的出现,愈发干扰了、转移了你对所讲内容的注意。从而使恐惧更加强化。

这些杂念的产生,是功利心“作祟”的结果——我要讲好,我要讲精彩,我不能失败……

03、再深入,杂念起于“自我评判”

何为“自我评判”(或叫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是自暴自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游走”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自大”和“自卑”交织出现。这是正常现象。

你演讲感觉“恐惧”时,正是自卑心理占上峰时的表现(而另一些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演讲者,演讲时的心理恰恰处在“自我欣赏”状态,陶醉其中。比如那个教英语的李扬……)。

当“自我评判”一旦启动,有趣的一幕就出现了:你会感觉到同时存在着两个“我”——正在演讲的“我”,和审视、评判“我”的“我”……这其实只是意识的一种本来功能而已,但它对你演讲的破坏作用却是毁灭性的,当那个“我”忙于自我审视、自我评判的时候,便无暇再管演讲了……

第二个维度:具体做法

其实前述在分析原因时已有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些方法虽然根本,但需要功夫。在这儿说点便于上手的小技巧——

04、自我放松法

先把紧张气氛和紧张情绪缓解下来,不要上来就讲严肃正式的内容,而换做用一个小故事,或几句幽默、自嘲的话来开场。即放松了自己,又缓和的气氛,化解了你与听众的对立,同时还展现出幽默、从容的气质。从而为后面的正式演讲创造出自如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恐惧心理会被亲切自然的状态所取代。

05、“破釜沉舟”法

彻底抛开讲稿,脱稿来讲,逼迫自己不得不全心投入到演讲内容中去,无暇他顾。但用这个方法时需要注意,不要让自己掉到简单背诵的泥潭里,只是逐句背诵,更易因紧张而忘词儿,恐惧更甚。解决的方法是化繁为简——把整篇讲稿条块化,每个条块符号化:一共分几部分内容,每个部分讲几点,每部分的主题词是什么?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由繁入简,便于记忆、检索。

06、“死地后生”法

此种方法适合于极度不自信的朋友,干脆从内心放弃一切“求生欲”,不对自己的演讲效果报任何期望——“我就是所有演讲者当中最差劲的那一个,你能把我怎么着?!”当你的思想彻底放下了包袱,不再给自己设限,放手一搏的时候,恐惧何来呢?这也算得上是某种程度的“放下--解脱”吧。

看图鉴演讲的资深导师顾红军在此提醒大家:在克服紧张的道路上一点切忌抑制等于自己的强化,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眼看快轮到自己上台发言了,这时候发现自己开始出现紧张的心理,于是这时候就在心中默默地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这时候发现自己更紧张了,什么原因?抑制等于强化。

【学习当众讲话,去看图鉴演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