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学习演说目的 展现自己和帮助别人

作者:看图鉴演讲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0
目录1.明确学习演说目的 展现自己和帮助别人
2.做好离职演讲 为你的岗位画一个完美句点
3.演讲前做好准备 教你解读听众

明确学习演说目的 展现自己和帮助别人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演说,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我还是想把这个答案再明确一下,因为做一件事情事先明确它的目的非常重要,目的越明确,方向就越正确,这有利于我们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思路。

演讲的目的无非是以下两个,一是展现自我,二是帮助别人。当然如果扩展一下,我们也可以找出其他一些目的来,比如沟通和说服,其实较真儿地说,沟通和说服应属于口才学范畴内的,说属于演讲有些勉强,因为口才学的范畴比演讲要大。但如果把演讲广义地定义为口才学也未尝不可,日常的沟通或说服也可算是非正式的演讲嘛!所以说要求演讲具备沟通和说服的功能也不算苛求,不过归根到底,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演讲艺术的精髓,日常的沟通和说服也就不在话下了,因为不管是展现自我还是帮助别人,其实也都是个沟通和说服的过程。我们想想自己周围的人,凡是擅长公众演说的是否也都是沟通和说服的高手?

先说展现自我,我们知道,一个人想要成功,光凭才华是不够的。从客观条件讲,环境和机遇很重要;从主观条件讲,胆识、勇气、与人沟通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展现自我的能力,因为一个善于展现自我的人往往就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把握机遇,而胆量、勇气、沟通能力等等又是展现自我必不可少的条件。

展现自我的方式当然不限于演讲,比如说努力工作,在工作当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是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毕竟速度太慢、影响的范围太有限,相比之下,演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华好比商品,而演讲则能起到广告的作用,现在再好的商品没有广告也没人认,至少卖不上好价钱。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得的是有一定道理,但千万不能奉为金科玉律,现在酒好也怕巷子深,不信你看那电视上有多少酒在做广告?连茅台和五粮液都不例外!再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说的是没错,但到底什么时候发光?人不能跟金子比呀!金子等个几百上千年再发光也不算晚,它没有寿命,但我们人不能等啊!人等上几十年就老了,等我们老了甚至不在了再发光,那我们哪还有光阴去体会成功的喜悦?

我们不难发现,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同时也都是出色的演说家,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美国总统林肯、罗斯福,法国的拿破伦,英国的丘吉尔,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当然首先是因为他们的才华、抱负,以及时代所赋予他们的使命,但他们高超的演说能力也使他们更贴近公众,使他们得以在公众面前充分地表达自己,他们通过演讲来激励士气、鼓舞民众,通过演讲来竞选总统,通过演讲来唤起公众的热情,引导公众的思想,凝聚成无比巨大的力量,从而走向成功!

也许有人认为自己天生就不善言谈,性格内向,不喜欢也不善于跟人沟通,只是想努力工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并非全对,因为在当今社会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你不善于和人沟通,想立身处世都难,还谈什么实现自身价值?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晚清时期有个大臣叫穆彰阿,是个有名的奸臣,在朝廷里营私结党,贪污舞弊。当时还有个大臣叫王抗,刚正不阿,正邪自古同冰炭,所以他跟穆彰阿势不两立,两个人经常在皇帝面前互相指责,告对方的状。按理说当时的道光皇帝还是个头脑比较清醒的皇帝,但他偏偏就相信穆彰阿的,不信王抗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穆彰阿牙尖嘴利,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句句切中要害;而王抗性情耿直,也不管道光皇帝高兴不高兴,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说,反倒让道光皇帝觉得他偏激过份。这王抗越想越气,最后用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留下了一封弹劾穆彰阿的遗书,然后自杀了,想以死来说服道光皇帝,这叫尸柬,不过结果呢?穆彰阿还是安然无恙,王抗算是白死了!一个忠良,一心为了国家,却由于拙于言谈,不得已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贞,是不是使亲者痛,仇者快?再譬如《红楼梦》里的尤三姐,她爱上了柳湘莲,但柳湘莲以为她不贞节,不肯接受她,尤三姐就以自杀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假设尤三姐有王熙凤那张巧嘴,我相信她根本就用不着死,几句话就能把柳湘莲搞定!

演讲不但可以展现自己,也能够帮助别人。我们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有了知识有了智慧,不应该独享,而应该和大家分享,否则知识和智慧只属于自己独有的,那知识和智慧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世界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没有什么比改变别人的命运来得更有意义!演说就是这么一个有着非凡意义的行业。”

要把知识和智慧传达给别人,演讲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方式。比方说教师是传播知识和智慧的职业,我们知道大凡做教师的口才一定要好,演讲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善讲怎么传道授业?我国的大数学家华罗庚不但数学研究得好,文章和口才也都不错,中学课本上就有一篇他写的文章,叫《统筹方法》。他还当了几十年的数学教师,这说明他的口才也很好,后来他就培养出了另一位大数学家陈景润。而这位陈景润先生据说就不善于讲课,也不善于表达,他只善于做研究,曾经有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的就是陈景润先生走路撞到电线杆子上还跟人家说对不起,可见他的性格很内向,他的学生中就没听说有哪位是大数学家,我想这就和他不善言谈有关。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演说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离不开展示自己,当然就离不开演说,如果我们要有用于社会,做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那么就要经常去帮助别人,同样也是离不开演说的。

演说的2/8法则:演说的本质是人的修养,然后才是表达技巧

第二个问题,就是演说的本质是什么?在此先给大家提两个备选答案,一个是表达技巧,这是我们通常对演说的看法;另一个是内在修养,这是本书着重提出的观点,也是我这门演说课程相比其他很多演说教程最突出的特点!

对于这个观点,或许人们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儿疑义,当然我想谁也不会否认演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的,只不过多数人会认为演说的本质更在于表达技巧。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看,演说的本质究竟是内在修养还是表达技巧。

比如说,演说需要幽默,如果你一向都是个很古板的人,缺乏幽默感,那么现在告诉你:演说需要幽默!你能马上就变得具有幽默感吗?不太可能吧?

再比如说,演说需要自信,如果你一向缺乏自信,有严重的自卑感,那么现在告诉你:演讲需要自信!你能马上就拥有自信吗?同样也不能!

因为幽默和自信都属于内在修养的范畴,它们都不是外在的表达技巧,真正的幽默感和自信心都不是学来的,而是来自我们在生活当中不断去体验,去调节自己、充实自己!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古今中外所有的大演说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这些大演说家无一例外都是在演说之外的领域建功立业的人物。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拿破仑、林肯、罗斯福这些人,他们的演讲闻名遐迩,流传至今,但我们知道,他们的“本职工作”都不是演说,他们一生所建立的功业远比他们作为一个演说家更令人瞩目,但为什么这些“业余”演说家会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而其他许多专业的演说家却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呢?比如说我国著名的演说家李燕杰、彭清一,他们是我国最权威的演说家了,但我们也许知道卡斯特罗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和胡适的《第十八公学毕业赠言》,又有几人知道李老和彭老的哪一篇演讲词是脍炙人口的?这里绝没有贬低李老和彭老的意思,只是认为,学习演讲和学习其他的知识技能不同,我们学习演讲,不是为了演讲而演讲的,就像有史以来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绝不是为了思想而思想,而一定是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有的人也许要问:沧桑和忧患是要我们自己去经历的,你只要教我们演讲表达的技巧就可以了!我的意见是,我们当然要学习演讲表达的技巧,但是最能体现演讲的价值、最能使演讲产生震撼力量的不是哪一种技巧,而是演讲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演讲者非凡的才华、恢弘的气度和强悍的人格,这些都不是任何一种演讲技巧所能实现和替代的。古巴的卡斯特罗27岁时在法庭上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说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从此成为全古巴人的精神领袖;希特勒入侵英国时,丘吉尔的一篇广播演说使全英国同仇敌忾;就连纳粹头子希特勒如果没有超凡的演说才华,恐怕也不能鼓惑全德国跟着他一起发动世界大战!

所以,一个真正的演说家,不但得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还必须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隐约体会到这本演讲著作的特点,在本书中,关于演说技巧方面的内容只占大约20%,而关于个人内在修养方面的内容大约占80%,它包括思想、情感、人格、信心、幽默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和演说技巧看似无关,实则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书中所有这些内容都基本没有偏离有关演说的主题,而是和演说的各种技巧水乳交融到一起。另外还需要强调的就是,既然演说的本质是个人的内在修养,那么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说者就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里希望大家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理解,在演说技巧上能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有关演说的各种修养方面也能有所提高,并掌握日后不断提高这些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做好离职演讲 为你的岗位画一个完美句点

为了适应职务变动的客观现实,充分展示现代社会的人才素质,我们就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公开演讲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离职演讲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而存在,那么怎么才能做好离职演讲呢?实践经验证明,要想做好离职演讲,首先就要写好离职演讲稿。

一、离职演讲稿的特点

1、内容的针对性

顾名思义,离职演讲显然是由“离职”这一中心事件引发的。因此,只有针对“离职”的特定时境,解说事因,叙述事情,阐发事理,才能集中思维意向,突出演讲主题。否则,缺乏内容的针对性,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会因演讲稿不切合时境而大大削弱它的现场表达效果。

2、结构的程序化

显而易见,离职演讲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口语交流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离职演讲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程序。也就是说,演讲者首先应当讲什么,接着必须讲什么,最后需要讲什么,大体上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撰写这种演讲稿,就要遵循它的结构程序,以显示出明晰的思路,加深听众的印象。

3、语言的情意感

毫无疑问,离职演讲的感情色彩是很浓重的。因为在离职的特定场境中,演讲者面对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心情必定非常激动。在这种真实心态的触发下,他讲出的话语,自然就会给听众以强烈的情意感。因此,写作离职演讲稿,一定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表达,力求用充满真情实意的语言,深深地感染听众。

二、离职演讲稿的基本写法

1、标题

离职演讲稿的标题是灵活多样的。以“离职演讲稿”为题,可突出文体类别;以“××公司经理离职的演讲”为题,可显示公文特点。此外,还可采用文章标题的方法,例如“拜谢 拜托 拜请——一位教研室主任的离职演讲辞”。

2、称谓

指对现场听众的称呼。这种称呼,一要表明演讲对象的不同身份,二要给人以谦和礼貌之感。一般采用类似“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呼就可以了。

3、正文

(1)开头。为调谐气氛,点明主旨,开篇可用致谢语表明态度,导入正题。例如:“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理解,批准我辞职。”“谢谢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在离职之际能够对大家说说心里话。”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开头语,都要力求简洁自然,真切得体。

(2)主体。这是文稿的重点和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交代一下有关离职的背景情况。无论是因为任期已满去职,还是由于特殊需要离任(如调职、撤职、辞职等),都要如实加以说明。这样写就可以使听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消除疑虑,避免误解,同时也会激发听众对离职者的关注和信任。

其次,可以简要回顾自己的任职经历,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要实事求是地写,既要肯定任职期间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又要反省履行职责出现的失误,吸取教训。成绩归功于大家,向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失误归咎于自己,向大家致以真切的歉意。这样讲,就能够给听众以谦诚的印象。

再次,应当对自己原任职岗位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既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体会来谈,又要给人以理性的思考。真正使这些建议富有启发意义和创新价值,从而有助于继任者更好地开展新工作,开创新局面。这不仅是责任心的反映,也是高素质的体现。同时,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离职后的打算,还可以简略谈谈个人意向,以表达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结尾。这是演讲的结束语。不能画蛇添足,也不可草率收场。一般来说,要运用简洁

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原任职单位和部门的深切希望和美好祝愿,要能够给听众以强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

三、离职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离职演讲稿的写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现场演讲的表达效果。因此,为了写好演讲稿,执笔者除了应当了解和掌握文稿的基本写法外,还必须注重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1、突出现场交流感

离职演讲是在诸如告别会、欢送会之类的特定场合下进行的。这特定的场合,本身就会营造出一种或热烈、或深挚的时境氛围。这种氛围,要求演讲者必须调适自我心态,体察听众情绪,在演讲过程中实现心灵的交融。为此,写稿时,就要把现场气氛、听众反应等因素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并运用变换人称、插入呼语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相互照应,从而突出现场的交流感。

2、注重语言分寸感

离职演讲是一种社交性的实用演讲,一般不具有某种特定的功利目的。因此,演讲稿写作语言的主体格调应当是朴实谦和的。无论是交代背景、解说事因,还是总结工作、提出建议,都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切忌词句不当,褒贬失度。要特别注重语言的分寸感,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不虚浮、不矫饰。这样就能给听众留下求真务实的好印象。

3、强化表达真切感

离职演讲的情感倾向性是很强的。演讲者在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话别领导和同事,流露的应当是真情实感。不言而喻,任何虚情假意的叙说,矫揉造作的表白,都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因此,写稿时,执笔人一定要进入角色,投入情感,运用真诚恳切的语态技巧,强化现场表达的真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离职演讲获得最佳视听效果。

演讲前做好准备 教你解读听众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当我准备发言时总会花三分之二的时间考虑听众想听什么,而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考虑我想说什么。”我们都知道打仗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任何一种演讲,其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听众对演讲的接受,因为他们才是这个场合的中心人物,而不是我们。因此,演讲者必须了解在接受演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听众心理特征和听众构成成分。

1)听众心理特征分析

当许多人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较之独处时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下面就是几种听众接受演讲信息时的主要心理特征:

* 集体行为中的感染力量

“感染”指的是感情或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到另一个参加者。一个头脑冷静而理智的人,一旦进入某一规模的群体之中,常常会放弃平常抑制自身行为的社会准则,而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相互刺激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即集体中的个体成员对任何种类的情绪暗示都易于接受,进而他会像周围的人那样行动。政治信仰者的狂热,足球迷的骚乱,“追星族”的疯狂,都表现了集体行为中感染的力量及其后果。

演讲中,也往往出现少数人笑,众人皆笑;少数人鼓掌,众人皆鼓掌;少数人打哈欠,众人皆有睡意的现象。善于演讲的人都会控制、调节听众的情绪,能把握演讲成败的关键时机。他们能适时煽动起听众的热情,把演讲推向高潮;也能及时发现听众的不耐烦情绪,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控制消极情绪的蔓延。

* 自我中心的功利目的

某些演讲失败,并不完全是演讲者缺乏足够的准备,而是听众对与己无关的演讲缺乏兴趣。这在某些形式主义的讲话场合中十分常见。听众往往考虑那些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晋升职务、调整工资、分配工作等话题总是比计划生育、人口普查、道德教育等话题更引人关注。因此,演讲者应充分注意听众的兴趣和利益,不论何种类型的演讲,应从听众角度精心选择和设计时间的分配、疑难问题的解答、精神上的娱乐和放松等内容,使其能满足听众“自我中心”的需求。

* 抓住有限的注意力

实验报告显示,人类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非常有限。以一个单位对象为标准,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大约只有3秒到24秒。人的大脑时刻准备接受新的刺激。演讲实践也表明,听众很难聚精会神倾听一个冗长的演讲。因此,演讲者应有意识地制造演讲内容的起伏跌宕,适时变换语调和节奏,以保证能够持续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 听众的态度

听众对演讲的内容可能持反对的态度,也可能持支持的态度,针对这两种情况的演讲技巧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听众持反对的态度,演讲者就要从与听众态度相同的地方谈起,首先找到一个共同点。例如:2003年我们国家发生了非典,这对于大多数公司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大的灾难和损失,如果你作为企业负责人要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每个人工资下调30%。你如果这样讲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各位员工,当初你们进公司大多数都是我招聘来的,可以说我看着你们一个个不断成熟进步,由刚开始的生疏到现在的熟练,由过去的普通工人到现在大部分人都成了公司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我们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质量提高了,市场打开了,经济效益翻了几番,还建立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与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一心是分不开的。

可是,今年我们国家发生了非典这一灾难事件,我们国家、我们公司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几个月我们公司几乎没有任何资金进账,而每天的开支还很大,这样下去对我们公司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公司面临的一个难关。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企业就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怎样渡过这个难关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像过去一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渡过难关。所以我提议从我开始,从明天起,每个人工资下调30%,等企业恢复了生产,经济效益好了,再给大家把损失补回来,好吗?

这个时候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接受。但如果你一开始就讲每个人工资下调30%,可能大家就很难把你的话听下去了。

相反,如果听众的态度是支持的,那么你就直截了当地首先把他们支持的讲出来。如从今天起每个人工资上调30%,这就要先讲,再讲从明天开始每个人工作时间延长一小时,每周六加班一天。这样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先讲加班,可能大家就不愿意再听下去了,效果当然截然相反。

2) 听众成分分析

一场具体的演讲,还必须事先了解听众的构成,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演讲材料、演讲技巧、演讲风格的准备。

从参加演讲会的目的来看,听众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慕名而来。一般群众对各类名人都怀有一种敬仰、钦慕之心。因此,当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演讲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发表演讲时,往往有大批听众慕名前往。此类听众大多是为了一睹名人风采,他们一般不太计较演讲水平的高低。同时,潜在的崇拜,往往使名人们的演讲在听众中激起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

(2)求知而来。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听众会自觉选择那些能满足自己求知欲的演讲。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国外见闻等演讲能够吸引大批听众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演讲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望。此类演讲只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听众一般不会过于挑剔演讲技巧。

(3)存疑而来。听众对自己渴望了解的演讲话题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例如,调整工资、保健问答、产品介绍等演讲,如果关系到听众的切身利益,听众会十分主动地参与到演讲交流过程中来。此类听众只要求演讲者把演讲内容交代清楚,他们对演讲者的身份、地位和演讲水平不会有苛刻的要求。

(4)捧场而来。在某些演讲、特别是命题演讲比赛中,往往有一些演讲者的同学、同事和亲属前来助威和捧场。这类听众的人数虽少,但在渲染演讲会场气氛、调动其他听众情绪方面却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东道主往往因“地利人和”而占据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拥有自己的捧场者。

(5)娱乐而来。青年人喜欢演讲比赛,是因为演讲场上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热烈的气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仅仅“看热闹”这一条理由就已经能够吸引许多热心的听众。不过,在为娱乐而来的听众的潜意识中,还有一些听众隐藏着他们对高水平演讲者的崇拜和学习演讲的欲望,这是一批优秀的听众。

(6)不得不来。工作报告、经验交流、各种庆典的会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是由于纪律约束或出于礼貌而不得不来的。这类听众对演讲内容不甚关心,演讲过程中心不在焉,态度冷漠。要征服这类听众,演讲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演讲技巧。

听众对演讲内容了解程度

如果听众对演讲者所讲的东西一无所知,那就需要演讲者从头讲起或解释有关概念,交代有关背景。如果听众对所讲的事物都比较熟悉或者略知一二,那么演讲者就可以跳过基础部分,直接从核心内容讲起。

以上仅仅分析了听众参加演讲会的目的。在演讲实践中,演讲者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了解听众的成分构成并采取不同的演讲方案。如人数多寡、男女比例、职业差别、文化水平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到演讲方案的制订。下面列出从哪些方面着手去了解听众,以便更有利于设计能够与听众产生共鸣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1.身份地位; 2.年龄大小; 3.男女比例;

4.文化背景; 5.文化水平; 6.经济收入;

7.听讲目的; 8.了解程度; 9.所持态度。

关于身份地位,比如说针对政府官员演讲,那么演讲风格就要力求稳重,切勿太过张扬;如果是针对企业界的人演讲,那么演讲风格就可以张扬一些,有激情一些。关于年龄大小,如果是针对年龄大的人演讲,语速要尽量慢一些;如果是针对年轻人演讲,语速就可以稍微快一些。关于男女比例,比如说如果会场上女士很多,那么就要准备一些与女士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这样就不会让她们觉得被忽视。关于文化背景,比如有些民族的人是不吃肉或不吃鱼的,有些地方的人是忌讳别人说某些话的。那么在演讲的时候就要避免谈这些,等等。关于文化水平,针对文化水平低的听众,语言尽量通俗一点;针对文化水平高的听众,要讲得概括一些。关于经济收入,如果针对下岗职工讲你在什么地方消费特别显档次,那么他们就会很反感。关于程度,如果大家对我讲的东西一点都不了解,那么就从头、从概念部分讲起;如果大家对我讲的东西已经了解很多,那么我就跳过概念、跳过基础部分直接从深一层次的部分开始讲起……

之所以要研究听众这么多信息,就是为了确保演讲更有针对性,更能够抓住听众。

1993年,某市举行庆祝“六一儿童节”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家长、教师和干部。庆祝大会按照一般会议程序:领导致词、宣读表彰决定、颁奖、优秀教师和家长代表发言……整个会议只保持了不到半个小时的安静,小朋友们开始有的哭闹,有的满场跑动,会场一片混乱。市委领导大喊“安静”也无济于事。此时,轮到一个市长助理讲话。这位市长助理当即放弃了他准备好的讲话稿,带着小朋友们朗读起他即席创作的一首儿歌。等儿歌带读完,整个会场就在热烈而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恢复了良好的秩序,这位市长助理无意中遵循了一条听众法则:当儿童与成人混杂在一个会场时,演讲者首先应对儿童说话。

了解听众是一项十分严肃而又能够博得听众好感的准备工作。即使是成熟的演讲家,如果对听众缺乏必要的了解,也有可能导致演讲的失败。

无论面对的演讲对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要因对象而定。有些人做演讲很容易犯一种毛病,只讲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考虑听众的需要。这样纵然你的材料很丰富,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在演讲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你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来检验自己的演讲是否准备得很充分。

1如果有必要的话,我需要用到哪些视觉教具?

2我设计了哪几种引人注意的开头?

3在我最后的总结中,我是否解释了我期望听众利用这些信息采取行动的理由?

4我是否已经尽我所能地锤炼了语言并练习了讲话技巧?

5我有没有为自己写下一篇简明的介绍性提纲?

6我是否注意到了有助于树立我讲话信心的所有细节?

分享到: